燕窩,賣家忽悠消費者的“話”
產地的忽悠:
(XX產地地方的燕窩最好)燕窩是“金絲燕”這類品種的燕子做的窩,不管是馬來西亞,印尼,越南,泰國生產的燕窩,都是“金絲燕”這種品種的燕子做的。完全不存在什麼地方生產的燕窩比較好。完全是騙人。燕窩好壞,看加工,看純度。
我們選的是最上等的燕窩原材料:
一聽就是促銷的欺騙手法,我們是燕農,我們養殖燕子生產燕窩我們怎麼就沒有聽過呢?燕窩都是金絲燕生產,有些人說輕毛燕最好,毛少,乾淨等等。這些都是燕子隨機做窩的過程產生的結果,同一隻金絲燕有時候做的窩毛會比較少,有的時候毛比較多。完全不會影響燕窩品質。燕窩品質在加工過程。不再毛多與少。
血燕最好:
血燕也是金絲燕做的,只是在洞穴做窩,經過潮濕和雨水滲透把“礦物質”融入燕窩形成“微微”紅色,但是他還是白燕窩,只是被染色罷了。不存在血燕比較好的怪理由。(雨水攜帶的礦物質有一些有重金屬,滲透去燕窩,本地人不吃血燕,因為不安全,所以都出口,在本地純燕窩/白燕窩比血燕貴)
馬來西亞燕窩工會會長和大家說血燕的騙局:
某某品質最好:
燕窩的品質是加工決定的,但是燕窩本身不存在品質好壞,因為成分都一樣,我們內行人說的燕窩品質是(加工過程,燕窩純度高低),到了消費端(燕窩的品質變成外形比較大,比較厚,比較漂亮比較好),這些都是因為消費者不了解燕窩才讓商機有機會忽悠你們。
燕窩越大越好:
燕窩品質是加工決定的,燕窩成分也是一樣的,只有分純度約高越好,外形只是外形,完全和品質沒有關係。說穿了你是花錢買賣相送禮好看,不是買最好的品質燕窩。
燕窩約白越好,越黃越好:
燕窩的顏色一直都很難被統一,因為根據氣候,潮濕,氧化程度不一樣,燕窩顏色都不一樣,一般來說“象牙白,乳白色”比較多。燕窩是黃色可能是氣候,也有可能,因為他們經過2~3次從新加工,被氧化成黃色。如果是漂白的燕窩會白得非常明顯。最好的方式還是用科學的方式購買“雙氧水測試條”檢測,我們有雙氧水測試條可以檢測我們的燕窩完全是安全的。(自己可以把自己的燕窩泡水在吹乾,反复做實驗,你會發現燕窩越來越黃)
發頭大的是好燕窩(發頭:乾貨燕窩/泡水後燕窩的重量比值):
這個不好說,燕窩本來就應該要有7~8倍的基本膨脹率,但是經過一系列亂七八糟的加工,偷加水分等等的關係,有的變成4倍,有的5倍。所以7~8倍的燕窩本來就是正常的。沒有膨脹越大越好這回事。純粹是吸水量的問題。燕窩吸水量到達飽和就不會再膨脹了,所以泡水不用太久,大家不要被這些現象迷惑了~
官燕,金絲燕,血燕都一樣:
全部是由金絲燕做的,完全沒有分什麼好什麼壞。一切都是忽悠,請看馬來西亞燕窩工會會長新聞採訪的解說:
燕窩水有養分,不要倒掉:
燕窩在常溫水(28度)下沒有溶解性,擴山到水中的物質幾乎是零,從衛生角度來說,不但要把水換掉,還要沖洗乾淨。就好像你煮海鮮一樣,要清洗乾淨。所以不要聽其他商家的胡言亂語。這樣做不衛生而且不好。
完全瞎說:
高檔原料生產出來的燕窩本來就是很密實(<- 完全騙人),如果燕盞有很多裂隙,那是因為原料含毛量太多所致。這個和燕窩清洗工藝有關,和高檔不高檔完全無關。
燕窩的品質從頭到尾一直都只有“加工過程”“純度”記得這兩點就好。
其他的通通是忽悠外行人的行銷手法~燕窩就是燕窩沒有這麼複雜